《轉身酒吧》:優缺點就如同鏡像一般,彼此相互映對,幾乎難以分割



官雨青的小說《轉身酒吧》具有一定的娛樂效果,透過可以透過一間神祕酒吧,與他人交換身體的奇幻設定,帶來像是諜報小說的樂趣──你以為的人未必如你心中所想,但就連對方自己,也可能沒搞清楚你到底是誰,甚至不到雙方說開為止,還可能根本沒人了解全況。

基本上,《轉身酒吧》運用這個設定的作法,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正如以上所說,是透過角色身分帶來接二連三的翻轉。至於另一種,則是將其作為人物感情的隱喻,讓這些交換身體的行為,變成就像是我們在現實生活裡,隨著不同場域而會變化自己顯露在外的面相一樣,讓這種情況,就此變為一道道我們可能得在感情生活中面對的誤解與難題。

不過,《轉身酒吧》的缺點,也與這些優點緊緊相連,在一面展現出有趣情節的同時,卻也總會留下一點可惜之處。

舉例來說,像是由交換身體帶來的層層翻轉,便時常會讓讀者比角色還要先行察覺到其中的疑點,因此困惑於這些角色明明已那麼習於與他人交換身體,卻又總是會露出太過清楚的馬腳,又或者忽略眼前的明顯線索等問題。

至於感情方面,在男女主角的關係建立上,也缺乏了細膩的說服力,因此就算故事反覆強調他們對彼此的深情,以及發生的種種誤會,甚至是生離死別的掙扎,卻也還是在這方面難以真正打動讀者。

除了這些部分外,像是運用尹清楓命案的元素,還有AI、虛擬貨幣等當代科技,以及歷史會反覆重演的鏡像事件等設定,甚至是巧妙把幽靈船傳說融入其中的方式,都能在故事發展中,為人帶來不少與現實對應的樂趣。

但在此同時,由於《轉身酒吧》包含的元素實在太多,最後也不免讓人眼花撩亂,甚至常常因為篇幅之故,導致無法有更進一步的表現,因此使那種可惜的感覺,也反倒變得更顯強烈。

就連利用現實元素增添真實感的部份也同樣如此。舉例來說,《轉身酒吧》的故事發生地明顯設立於台灣,而所有角色全都以英文名字互相稱呼。

如果說角色在通常對話裡,全部以英文名字互稱,倒還沒什麼奇怪之處,但在一些法庭辯論的情節裡,檢察官與律師卻都同樣以英文名字來稱呼案件關係人,因此也讓這個本應寫實一點的地方,就這麼在說服力方面有所折損。

而以上這些優缺點緊密相連的狀況,大概就是你讀《轉身酒吧》時會有的感受,一面可以從中得到相當程度的娛樂性,卻也無法忽視那種可惜的感覺。

總之,如果只是想好好地放鬆一下,那麼《轉身酒吧》應該還是能達成任務,而且就整個概念與元素來看,也讓人覺得這則故事十分適合改編為影集,得以在更長的篇幅與視覺刺激下,發揮出原本應有的完全魅力,帶來更加出色的娛樂效果,以及更為深入的角色描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