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典型,但卻不著痕跡地藏有一些屬於這個時代的細節──夕木春央的《方舟》

夕木春央的推理小說《方舟》是一本挺有趣的作品,既有本格的推理樂趣,也包含電影「奪魂鋸」(Saw)系列那種有趣的逆轉元素(這邊指的是前兩集),將這兩種本質上其實不盡相同的意外性給合而為一,帶來令人印象深刻的娛樂感。

基本上,《方舟》在概念上的一大核心,大概正如文案所說,在於「本格推理」與「電車難題」的巧妙結合。其中本格推理的部份,包含暴風雪山莊與特殊建築等元素,至於電車難題這邊,則是將原本的道德困境給稍微再複雜化一些,甚至還有點類似實境秀規則那樣,使得整體乍看十分典型,但只要讀到最後,便能發現夕木春央連結這些元素的用心所在。

在通常這種暴風雨山莊式的本格推理裡,除了少部分關鍵角色外,其他配角大多比較像是增加嫌疑犯數量的煙霧彈存在。雖然他們的個性往往看似鮮明,但基本上也都只是套用人物典型的存在,像是脾氣格外暴躁,或是為人特別內向等等,有時頂多就是隨著情節發展,再來稍微揭露一下角色表裡不一的祕密,來強化他們可疑的程度。

《方舟》的情況也差不多如此。但由於夕木春央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因此則讓這樣的狀況相對合情合理,至少在閱讀感覺上,可以將一切歸因於敘事者的觀點導致,所以只要是他並不怎麼關心的人物,那麼就算是沒什麼深入描述,倒也顯得十分正常,因此也相當程度地蓋過了這個問題。

其實在讀本格推理時,針對敘事方面,我個人往往比較重視氣氛營造與整體節奏,至於角色刻劃深不深入,確實不太在我的考量之內。只要不出現一些實在不符合常理與人性的描述,例如前兩行還在為了死者而深深哀傷,接下來卻又馬上可以跟別人大開玩笑這種,那麼我往往也就不會太過在意。

也因為如此,我覺得在《方舟》裡,與其說這是創作上的缺點,其實更接近於一種取捨問題。至少夕木春央給我的感覺,是在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標之下,選擇要著重或放掉哪些部分,因此除了頗具自覺性以外,也確實完成了他所想達成的事情。

所以,就算拿掉那個結局,我也覺得《方舟》一樣是本足夠流暢好看的本格推理,其中的部分設計,還能看出夕木春央針對現代特質,而在類型元素發揮出的進一步思考。像是無頭詭計的部分,哪怕三津田信三早在《如無頭作祟之物》裡,便將無頭詭計的種類與可能性給極為詳細地整理過一輪,但隨著時代變遷,我們所熟悉的元素,照樣有可能被賦予全新的運用方式,而就這點來說,也正是《方舟》在看似典型的表面之下,其實不著痕跡地融入部分時代新意的有趣之處。

總之,不管你喜歡的是本格推理,又或者是那種大逆轉式的驚悚片,《方舟》都應該能相當程度地滿足你。就連其中的道德難題,也包括了數種在特殊狀態下,顯得一廂情願的人性面相,最後則在細思之下,也意外顯得真實與諷刺,雖然本質上還是以帶來逆轉樂趣為主,但也的確提供了一點不光只是為了要嚇你一跳,而是確實有趣的思考角度。

─────

《方舟》文案節錄:

犧牲一人,就能讓其他人得救。
誰去死?你去死?我去死?
還是──「凶手」去死?

「方舟」是建造在地底深處的古怪建築,共地下三層。
除了用處不明的房間,還堆放著老舊的機械。
七名男女和帶著孩子的夫妻前來探索,隔日清晨竟發生地震,
出口被巨石堵住,底層開始進水,再過七日就會淹沒方舟。

眾人陷入恐慌,唯一逃亡方法,
是留下一人操作機械,移動巨石。
但大家面面相覷,因為那人將會受困地底,溺斃死亡。
──究竟該怎麼選出犧牲者?
陷入僵局時,一起殺人事件發生了。
所有倖存者的心中都出現了相同念頭:
那個留下來的人,一定要是殺人凶手⋯⋯

水持續淹,人繼續殺!七日內,是否找得出凶手獻祭?
凶手是殺人魔,也是救世主,但難道會乖乖就範?
當方舟的人類一個一個減少,地上的道德終於不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