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萊恩.布洛默斯(Brian Blomerth)的《迷幻蘑菇》(Mycelium Wassonii)是一本奇妙的圖像小說,雖然改編自真人真事,但卻並不在乎事件細節,而是採取如同童話故事的風格,描繪摩根大通公關部副總監高登.華森(R. Gordon Wasson),與身為小兒科醫師的妻子瓦倫蒂娜(Valentina P. Wasson),如何因緣際會地愛上研究蕈菇,並開啟現代迷幻文化風潮的過程。
這樣的特色,自然與本書主題息息相關,使《迷幻蘑菇》與大多數的圖像小說不太一樣,並沒有那麼重視敘事,而是以最簡約,同時還不失奇幻的方式,來帶出這對夫妻的相關經歷,甚至還足以令人從中察覺作者的「分享」熱情,將像是蕈菇圖鑑,甚至是食譜等內容,給直接融入在故事裡頭。
或許也因為這樣的主題,讓《迷幻蘑菇》的繪製風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迷幻動畫經典之作的電影《黃色潛水艇》(Yellow Submarine),以明亮繽紛的大膽用色,搭配既可愛又古怪,不僅角色全都變成動物形象,就連裡頭的每一朵蕈菇都會說出未知語言等獨特細節,使全書的嬉皮迷幻色彩變得更加濃烈,就這麼帶來了奇妙的閱讀感受。
有趣的是,《迷幻蘑菇》並沒有那麼重視敘事細節的選擇,也讓這本圖像小說的視覺語言較為不同,大多以跨頁或單頁僅有一個畫格的形式來呈現內容,因此比起通常圖像小說與漫畫的分格敘事概念而言,更像是透過這樣的作法,在書頁間提供更多的視覺細節,邀請你透過雙眼來踏入那個迷幻世界,甚至給人一種格外適合在──請恕我說得含蓄一點──「啟靈時刻」閱讀的感受。
有時,《迷幻蘑菇》甚至還會以跨頁背景,搭配重複出現在兩頁之間的角色,達成將跨頁與單頁合而為一,彷彿讀者以平視角度跟隨角色移動的特殊效果。而就算是少數使用較多畫格的頁面,《迷幻蘑菇》也十分重視整體的視覺結構,除了會讓左右頁刻意對稱以外,就連單頁中的畫格呈現也與一般狀況不同,幾乎就像是一幅直式的獨立畫作一般。
而在這些讓人目不暇給的視覺呈現裡,《迷幻蘑菇》也在極盡簡約的故事中,依舊讓現實所會出現的情況,在其中留下一定程度的足跡,因而使夢幻與現實,就此在這本奇妙的圖像小說中產生交融,終究誰也沒落下誰,點出這場高登與瓦倫蒂娜夫妻窮盡一生的迷幻之夢,始終還是做在了現實世界裡。
套一句布萊恩.布洛默斯在名為「告解時刻」的後記中講到的話──
「這就是人生啊。」
─────
《迷幻蘑菇》文案節錄:
高登.華森(R. Gordon Wasson, 1898-1986) 是摩根大通的公關部副總監,妻子瓦倫蒂娜(Valentina P. Wasson, 1901-1958)是俄裔小兒科醫師。1927年,他們來到美國紐約州的卡茨基爾山脈(Catskill)渡蜜月。當他們手牽著手在山間散步的時候,瓦倫蒂娜驚喜地發現了蘑菇,喚醒了她童年時在俄羅斯的記憶。
華森驚恐地看著瓦倫蒂娜採摘那些可怕的蘑菇:
「妳拿那噁心的東西要做什麼?」
瓦倫蒂娜呼喚這些蘑菇的俄文名、嗅了嗅蘑菇生長的那片泥土的氣味。
「只要吃一口,你的人生就會不一樣了!」
在瓦倫蒂娜的勸誘與帶領下,華森從此由「懼菇」升級為「嗜菇」,也由一名華爾街金融精英走上蕈菇研究的道路,接觸到西方植物學界、人類學界相傳的「神奇蘑菇」訊息,最終於1955年在墨西哥一個偏遠的印第安村落裡,參與了馬薩特克族(Mazatec)薩滿瑪莉亞・薩賓娜(María Sabina)主持的「神聖蘑菇」交融儀式,掀開風起雲湧的現代迷幻文化風潮的濫觴……
布洛默斯的《迷幻蘑菇》是一場融合迷幻科學、神秘主義、藝術詮釋的視覺派對,他透過復古數位+迷幻民族風的核彈等級圖像敘事,重現了西方「民俗真菌學」開創者瓦森與妻子瓦倫蒂娜的人生追尋與迷幻蘑菇起源的傳奇。它同時也是兩人畢生彼此扶持的愛情紀錄,更是獻給非普通讀者的一場視覺與心靈大冒險。
布洛默斯的獨特藝術風格融合了:
◆1970年代地下漫畫風格(例如《Zap Comix》)
◆迷幻視覺(接續前人Rick Griffin、Moebius開創的道路)
◆民族誌、電子音樂視覺語彙
《迷幻蘑菇》以圖像+漫畫的手法來展現華森夫婦跨文化、跨學科的心靈旅程,讓讀者得以透過視覺、直觀感受華森夫婦耗費數十年人生探索迷幻蘑菇的經歷與發現。布洛默斯以鮮豔多彩的繁複精細圖像,驚人生動地重現了意識面的迷幻體驗(迷幻藥效帶來的感官錯覺與思維擴展),擴大了視覺敘事的強烈感染力,一舉引爆讀者的感官、神經與意識。
影響力遍及西方大眾文化與次文化、宗教與醫療、心理意識與性靈探索的啟靈藥,從何而來?
滲透現代社會、刻入現代藝術、音樂、影像創作界的迷幻文化,起源自神聖蘑菇?
《迷幻蘑菇》是一部讓視覺與意識並駕騰空高飛的迷幻文化開創者圖像傳記。
翻開這本結合歷史與藝術、科學與哲學的獨一無二圖像小說。
準備好讓一段關於植物學、宗教民俗、神秘主義和心靈探索的旅程blow your mind!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