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寫實與不易親近所構成的雙面刃──讀高村薰的《馬克斯之山》

  《馬克斯之山》是本與我事前想像截然不同的作品。我本來以為像這樣一本在日本銷售突破百萬冊,還拿下直木獎的小說,應該會更平易近人一些,但結果卻完全不是這回事,其閱讀門檻要比我預設中來得高出許多。

  全書前五分之一的篇幅,可說是這本小說的最大門檻。故事發生的時間點不斷跳躍,而且一跳就是數年,加上事件與事件間的關係仍不明確,出場角色也屢屢更換之故,不免讓人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而接下來的篇幅裡,故事則開始進入主線。雖說人物關係與事件狀況逐漸明朗,但眾多的登場角色與鉅細靡遺的警察辦案及內部鬥爭等描述,則變成了另一種門檻。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名沒什麼接觸過警察小說的讀者,可能會在讀《馬克斯之山》時倍感辛苦;而就算你是一名有讀過不少日本同類作品的讀者,這本小說在細節方面的呈現,也顯然比大多數台灣曾引進的作品來得更為繁複。

  不過,我覺得這情形對這本小說而言,其實有些像是雙面刃般的存在。雖然那些繁複的細節描述,使《馬克斯之山》顯得沒那麼易於親近,但換個角度來看,也正是因為這些繁複的細節,才使本書擁有一種驚人的臨場感,讓讀者就這麼站在身為警察的主角身旁,跟著他不斷東奔西跑,聽進每一句重要或不重要的證詞。

  而這樣的作法,正是本書之所以如此寫實的重要關鍵。在許多電影與小說中,我們總是只能看見警察生活刺激的那一面。但只要看看我們的生活周遭便能發現,警察同樣也是一種職業,在他們的工作環境中,同樣有著許多麻煩的雜事得要思考及處理。而作者高村薰在本書裡的安排,則正是將這樣的現實面給徹底拉進小說之中,讓人有種真正與主角一同辦案的感受,對於許多問題與謎團感到苦惱及煩躁。

  除此之外,本書的寫實度還來自事件與事件間的關係。在許多推理小說中,看似無關的事件背後總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但《馬克斯之山》在這方面的表現卻顯得更為寫實獨特。身為讀者的我們,在比書中角色得知更多線索的情況下,仍不免會被主角的思緒所牽動,認定每件事情背後一定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當然,就類型小說的閱讀上,我們也早已習慣了如此的故事發展,所以高村薰的故事安排,也等同於將我們再度拉回現實之中,唯有從書裡跳脫出來,以單純的讀者角度回朔先前的故事細節,方能真正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同時察覺到一種令人驚嘆的寫實感。

  我想,像《馬克斯之山》這樣的一本小說,能夠在日本如此大受歡迎,或許仍是與他們長期以來同類型小說的深厚累積有關。但對於台灣的讀者而言,只要你願意靜下心來,真正放慢閱讀的速度,或許也能或多或少彌補其中的差距。

  畢竟,雖說這本小說的確沒那麼容易親近,但終究仍是一部優秀的著作。而這就跟登山一樣,有時山勢越為險峻,旅程中會留在你心裡的東西,或許也就更多。

  閱讀本書,就有點像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