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端人》是麥克.克萊頓於一九七二年時推出的長篇小說,也是他以本名寫作的小說作品裡,除去遺作《Pirate Latitudes》外,台灣唯一一本先前未曾發行過中文版的小說。因此,對於他的書迷而言,《終端人》自然能稱之為某種程度上的夢幻之作。
關於克萊頓的作品,史蒂芬.金曾如此公開表示:「我很迷克萊頓的所有作品,然而,他早期以醫學為背景的驚悚小說,一直是我的最愛。」而這本《終端人》,正是克萊頓除了《死亡手術室》外,少數以醫界作為主要背景的驚悚小說。
《終端人》的全書主題,可以說是在探討「思想控制」所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基本上,這個議題在小說創作中並不算罕見,例如安東尼.伯吉斯那部曾被知名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改編成同名電影的經典小說《發條橘子》,便曾討論過極為類似的主題。
只是,在過去相同主題的小說中,大多將「思想控制」的元兇設定為冷酷無情的政府機構,使這類作品總是有股極為濃厚的政治隱喻氛圍。但在《終端人》一書內,克萊頓則以一貫的寫作風格切入主題,將批判重心指向學術界,講述當研究者只著迷於眼前成就,進而忽略其它風險存在時,將可能會引發多麼駭人的連鎖效應。
也就是說,他真正所想批判的,並非科技本身,而是使用科技的人類。在欠缺考慮的情況下,縱使以善意作為行為的出發點,卻也同樣可能造成不幸的悲劇。而在這本作品中,部分研究者似乎便成為了現代民主社會裡的獨裁者化身,當那些研究以造福人類的姿態出現,背後卻又缺乏足夠周密的討論時,身為大眾的我們,究竟又該如何面對這樣一種由他人為我們自行決定的未來?
除了嚴肅的主題外,《終端人》也能讓我們看見科技發展的歷史痕跡。在本書發表的七O年代初期,電腦仍不算普遍,而對新科技一向有著極大興趣的克萊頓,亦在本作中利用不少篇幅,論及當時的電腦發展狀況。而當我們以現代觀點來看待這些距今將近四十年的電腦科技描述時,亦會因此更加了解當時的電腦發展情形,甚至是看見一些至今仍未成功實踐的願景,使得本書在主題之外,更擁有讓人窺見電腦科技發展脈絡的可讀性存在。
更為有趣的是,當時的克萊頓才剛棄醫從文不久;剛搬到洛杉磯沒幾年的他,也還在努力適應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而甚至就連這個部分,我們也能藉由《終端人》瞥見其作者的身影所在。藉由談論洛杉磯這個城市,讓他在書中闡述對於這座城市的觀察,更同時映照出他對於自身處境的省思,而這樣讓人得以與其個人遭遇相互連結揣想的狀況,也是在他後期作品中較為少有的情形。
由以上這些角度來看,《終端人》雖然就某些方面來說,或許不像他後期的作品那樣,擁有極為高度的娛樂性,但平心而論,卻也依舊是本完全展露出其個人特質的作品。如果你與我一樣,是克萊頓作品的忠實書迷,那麼這本《終端人》,絕對會是讓你更加了解克萊頓寫作脈絡的重要環節之一。
本文原刊戴於樂多新文創專欄,不過網址好像已經找不到了XD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