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幾個月前,同事幫我在台北市東區某間知名的港式餐飲店中,買了他們的招牌「午餐肉豬排蛋飯」後,總算讓我知道香港人常吃的「午餐肉」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玩意兒。之前,我還以為午餐肉就是火腿而已;基本上,這樣的說法還算正確,只是稱不太上精準。
大體上來說,午餐肉的確是火腿沒錯,但那火腿與一般台灣常見的早餐店火腿、或是某間知名潛艇堡連鎖店的不太一樣,被稱為午餐肉的火腿,在味道上比前兩者來得鹹,而且說真的,那東西並非香港才有,只要去賣場超市時,多加注意一下罐頭食品區,其中某個長得疑似狗食罐頭的罐裝火腿,就是那傳說中的午餐肉了。
雖然午餐肉相當鹹,但奇妙的是,在那種接近死鹹的調味中,卻又有著某種獨樹一格的味道,會讓人意外地覺得好吃;如果懶得像港式餐飲店那樣先煎再吃(不是先「姦」再吃這類人魔行為,請各位好寶寶不要誤會),也可以直接在煮泡麵時切個兩片放在裡頭,滋味同樣不錯。
而就在發現午餐肉這種奇妙的罐頭食物沒多久後,我便看了戈馬克.麥卡錫這本獲獎無數的小說《長路》。結果出乎意料地,在某個段落中,更加強了我「有時罐頭食物也是珍饈」這種老饕可能會為之不屑的想法。
《長路》是一本相當優異的小說,中文譯筆以如同詩一般的文字,將戈馬克.麥卡錫原文中用罕字取代一般常見單字,塑造出某種奇妙韻律感的英文給巧妙轉化為中文形式,讓人在字裡行間中,體會到譯者的認真,也使中文譯本精采地呈現出原作者書寫時的精神所在。
基本上,《
長路》的故事設定其實並不罕見,整本書以世界末日後,一對父子踏上尋覓希望的旅途作為主軸。而這本小說之所以如此優異,則歸功於戈馬克.麥卡錫將敘事重心全落在角色身上,以角色的情感來推動整個故事。那些角色情感與文字運用的部份,全都拿捏得十分精準,一點都不會給人過於煽情的感覺,讓讀者能全心投入在書中的世界裡,彷彿親身陪同這對父子一起上路,在灰濛沉凝的世界中尋找一絲光芒。
只要是擁有此類世界觀設定的故事,不管是這本《長路》,或是史蒂芬.金的《末日逼近》、《手機》,乃至於用古中國五千年祕傳拳法拯救世界的啊躂躂躂躂你已經死了的漫畫《北斗神拳》等等,都或多或少會在食物匱乏的方面有所描述,也同樣都會利用這點,鋪陳出故事裡的危機與衝突。
也因次,故事中那些獲得食物的人,總會在歡欣鼓舞中,偶爾閃過一絲隱伏的陰霾,雖然暫時解決了眼前餓死的危機,卻也不免擔心這些食物反而會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在《長路》之中,這樣的橋段則出現在全書的一半之處。連續餓了好幾天的父子兩人,在無意間發現了一個藏有許多罐頭食物的地下倉庫。只是,雖然他們身處於那幾乎可稱之為天堂的倉庫裡,卻也十分害怕這個倉庫遲早會被另一群以大啖人肉維生的危險份子所發現,於是只得在待了幾天後,備好所能帶走的糧食,再度踏上未知的旅途。
在那一整段的描述裡,戈馬克.麥卡錫以「這世界業已失卻的豐美」來形容那些罐頭食物;我認為,這樣的形容可說絕妙之至,在隱約中加強了故事裡的世界與我們這個現實世界的差異感,進而讓讀者更能想像那樣駭人的困境。也正是因為這一句形容,才讓我想起了那些與「午餐肉」有關的事。
而一個好故事就是有著這樣的魔力,我想,當我以後每次吃到午餐肉時,八成都會再度憶起《長路》這本小說。而如果要我用看完《長路》後的狀態,來重新描述一遍午餐肉的滋味,我想,那應該修改為──
那比眼淚還鹹,卻讓人停不下口;看似平淡,卻也因為那樣的平淡,才讓人感受到某種確切的真實存在感。
而這樣的感覺,在某些時候、某些地點而言,其實,就的確足以稱之為「豐美」了。
哇~
由午餐聯想到書
這本書我還沒看過
但是滿有興趣
聽你分享完就更想看看了
p.s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簡介
第一個聯想到的也是老金的手機!
其實這本作品真的跟老金的手機差很多,
不過這本真的非常值得一看,
相當精采,
連老金都把這本書列為他當年的最佳小說第一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