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之神》:就像是裝在保溫瓶裡的熱水

(本篇會提到《電影之神》的部份重要情節,如果你打算去看這部電影的話,還請斟酌閱讀)

我不太確定該怎麼評論《電影之神》(キネマの神様)。

基本上,我大概可以知道這部電影想要做些什麼。舉例來說,這部片透過回溯的方式,展現出日本電影史上的一段特定時光,就此帶來一種緬懷效果,甚至就連劇情本身,也具有日本典型的人情故事色彩,只要你看過一些相似類型的電影,像是《ALWAYS幸福的三丁目》(ALWAYS 三丁目の夕日),便會對那種強調溫馨情懷的調性感到十分熟悉。

此外,《電影之神》藉由電影從業人員在多年後重看自己當初參與拍攝的電影這類情節,也確實帶出了一種某些電影就像是你畢生故友般的感受,而故事選擇從自夢想面前逃離的失敗者作為敘述角度這點,其實也算別出心裁,並透過後面的情節發展,讓角色就此成為了「電影」本身的象徵,在與COVID-19疫情結合後,更是以溫柔的方式試圖展現出激勵與慰藉的效果,彷彿強調著只要懷抱希望,無論是看似多麼漫長的困境,都還是能迎來轉折的契機。

不過就算可以了解這些優點,就情感面而言,《電影之神》還是由於主角個性的因素,有著許多讓我過不去的地方。

就理性來說,你可以了解那個明明具有才華,但卻長年自我放棄,並不斷為妻子與女兒帶來各種麻煩的主角,其實是日本無賴派創作的一種典型人物,因此其設計也算是有其脈絡可循。但這個角色的問題,在於最後並無法真正與故事想強調的溫馨感受妥善融合,無論是他的懺悔、道歉,甚至是再度挑戰夢想等行為,基本上全是出自被動,有時還像是受到情勢所逼,因此就算看起來如何涕淚縱橫,還是不免讓人會為他的妻女深感不值。

更讓我覺得有點疙瘩的地方,在於本片的劇情看起來雖說順暢,但只要仔細思索角色情感,便會讓人忍不住心生疑慮,好奇要是主角最後沒有憑藉年輕時的創作獲得劇本大獎與獎金,那麼他與家人的關係是否就沒有真正和解的一日?是不是只要功成名就,他對家人造成的傷害就可以一筆勾銷?是否只要有夢,所有家人都該對他無條件的支持與相信,縱使他自己也早已放棄了夢想?

像是這些相關情節,都讓《電影之神》想強調的各種情緒因此難以打動到我,彷彿這些情感與和解都得先奠基於社經地位上的成功,然後一切才有得談,最終則導致了我大概知道這片的優點是什麼,但就是無法投入,也更別說從中得到感動的主要原因。

有條件的情感,就像是裝在保溫瓶裡的熱水,你明知道那裡面是燙的,但握在外頭的雙手,偏偏就是無法感受得到。

《電影之神》對我來說,大概就像是這樣吧。

P.S.

1. 《電影之神》原本預計由志村健出演主角,但由於他因COVID-19過世,最後才改由澤田研二演出,因此讓人在看著本片時,總會不禁想像這個角色由志村健出演的模樣。然而,要是沒有COVID-19,《電影之神》的劇情也勢必會與現在有所不同,恐怕就連裡頭的鼓勵與慰藉之意也會大打折扣,或許也會使得這部電影完全變成另一番模樣吧。

2. 在片中,主角憑藉那個名叫《電影之神》的劇本拿下了木戶獎,但就片中對那個劇本的描述來看,我想,在電影裡的那個世界中,應該是沒有伍迪.艾倫(Woody Allen)這個人存在,又或者那個世界的伍迪.艾倫,並沒有拍出《開羅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這部電影,才讓那個劇本有辦法得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