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讀過「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系列原著的任何一本,但光就電影來說,我確實挺喜歡《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The Hunger Games: The Ballad of Songbirds and Snakes),甚至覺得它是這個系列僅次於《飢餓遊戲:星火燎原》(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的作品,在角色刻劃上比我預期中要來得有趣不少。
一開始,我其實挺擔心這部片會陷入一種前傳作品的常見巢臼,會在描述反派的過往故事時,為了要帶來入魔的反差感,過度強調其原本善良程度,導致到了故事結束時,角色的轉變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理由,來說服觀眾他會變成後來那個心腸狠毒的惡人。像是《無間道2》由曾志偉飾演的角色,便有十分明顯的這個問題。
然而,《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確實在這點處理得不錯,並沒有因為要描繪反派年輕時的故事,就過度強調其善良本性,反倒是以比較中性的方式,展現這個角色所擁有的不同面相,既讓我們看到他善良的一面,同時也不忘在細節裡,屢屢提醒觀眾他對權勢及金錢的渴望,還有在友情與愛情當中,始終以自我利益作為最初出發點的思考方式,在並未刻意留情或販售同情的情況下,成功在結尾時說服了觀眾,這個角色確實就是那個未來會成為狠毒獨裁者的傢伙沒錯。
雖然就結構而言,《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實在給人一種比《飢餓遊戲:自由幻夢》(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更適合分成上下集的感覺,在節奏上不夠一氣呵成。但平心而論,這部片的體感時間卻也不讓人覺得有到兩個半小時那麼長,在中後段一度慢下來後,卻也還是能憑著角色的境遇,逐漸重新抓回觀眾的注意力,因此並未構成什麼致命的問題。
簡單地說,我個人認為,如果你能接受《飢餓遊戲:自由幻夢 終結戰》(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2)那個節奏整個慢下來的最後十分鐘,並認為這樣的安排,對於「飢餓遊戲」這個以四部電影構成的故事是必須的,而且也認為這樣的安排有助於完整角色刻劃,那麼你應該就不會討厭《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
但如果你覺得《飢餓遊戲:自由幻夢 終結戰》應該在戰爭一打完後就可以趕快上字幕,並沒有那麼在乎角色,主要只想看場面浩大的動作戲碼,那麼《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則可能會是一部沒那麼適合你的電影,在動作娛樂成份,大概回到了比較接近第一集的程度,並非以緊張刺激掛帥的作品。
娛樂大片就是要夠爽?那麼《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顯然並不這樣看待自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