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不只顛覆《七武士》,就連性別噩夢也被融入奇幻武俠的有趣布袋戲

我挺喜歡《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這部台日合作的布袋戲,同時也會忍不住好奇,究竟是平常有在追霹靂布袋戲的人,可以格外體會到《東離劍遊紀》的不同魅力,還是平常不怎麼關注布袋戲的人,透過《東離劍遊紀》所能獲得的驚喜,會來得更具樂趣一些。

我自己是那種對布袋戲不算清楚的人,大概只有在很久很久以前看過一些,知道像是素還真、一頁書與風之痕這類經典角色,然後覺得當時看到的布袋戲打鬥(尤其是風之痕還算新角色的時候)出乎意料的精采,約莫就是這樣的程度而已。

也因為如此,最早接觸《東離劍遊紀》時,主要還是因為台日合作,而且除了由霹靂負責拍攝,劇本還是由日本知名作家與編劇虛淵玄負責所引發的熱烈討論,才讓我因此看起了這部自己睽違已久的布袋戲作品。

而這是一次十分驚喜,從許多方面來說都樂趣滿滿的追劇體驗。

打從一開始,《東離劍遊紀》便以華麗到驚人的打鬥戲碼牢牢抓住觀眾目光。雖然以日文配音搭上布袋戲,一開始會讓人覺得有些奇怪(不過本劇也有推出台語版),但這部份也很快便會由於劇情與配音表現的流暢,進而讓人在不久後便立即適應。

而就這點來說,《東離劍遊紀》最有趣的地方,則是劇情在進入某些重要橋段時,往往會出現詩句旁白的布袋戲經典作法,竟然就連在日文版中,也直接維持經典的台語配音,甚至沒有特別針對日本觀眾另行解釋或翻譯詩詞內容,因而一度於日本引發了一陣關於詩詞意思的討論,可以說是這部布袋戲在保留傳統元素方面,最為有趣的地方之一。

此外,虛淵玄的劇本也絕對是《東離劍遊紀》的一大重點。

其實我沒什麼接觸過虛淵玄的作品,只耳聞他往往對筆下角色毫不留情,故事也常常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轉折。而在《東離劍遊紀》中,這種狀況只能說確實名不虛傳,甚至還足以令人看出虛淵玄對於掌握角色典型,以及如何利用這點帶來意外翻轉的手法有多麼出色,甚至更透過這點,使《東離劍遊紀》因此在不少地方,均具有十分有趣的諷刺特質。

舉例來說,在《東離劍遊紀》的第一季裡,故事算是十分典型的《七武士》(七人の侍)路線,描繪殤不患、凜雪鴉、狩雲霄、刑亥及殺無生這些角色,如何因緣際會地齊聚一堂,協助陷入絕境的護印師丹翡,對抗勢力龐大的反派蔑天骸。

虛淵玄的厲害,在於劇情以輕快緊湊的方式,透過我們在動漫作品中常見的角色典型,讓人迅速理解這些人物的特色,同時更透過他們各方面的矛盾及衝突,來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令人期待這些彼此互不信任的角色,將會如何化敵為友,培養出堅貞的戰友情誼。

然而,當你以為這則故事會以典型路線繼續發展下去時,緊接而來的翻轉則足以令人瞪大雙眼,就這麼為這類《七武士》故事帶來一定程度的顛覆,再加上就連角色強弱之間的差距,也具有意想不到的翻轉,最終則使《東離劍遊紀》第一季,確實成為了一部要是你越熟悉相關公式,就會越覺得有趣的娛樂佳作。

而在第二季中,角色關係之間的變化也十分有趣,尤其是某個角色的翻轉,甚至可以被視為一種一廂情願的性別噩夢,讓人性的扭曲,在打破傳統奇幻公式的設計下,既叫人深感有趣,同時卻又忍不住感到惡寒,就此成為了一路延續到第三季的情節裡,一段最引人入勝的安排。

當然啦,除了這些打破公式的設計外,如何利用各種佈局帶來高潮時的翻轉效果,使故事更具爽快感的作法,也同樣在第一季與第二季中熠熠生輝,至於到了第三及第四季時,則是由於結局的方向已經底定,因此需要更明確地朝終點一路堆疊而去,是以才讓這種自由揮灑的驚喜也多少隨之降低,但就算如此,光是針對故事主線本身來說,《東離劍遊紀》後面的表現,卻也還是足以令人追看下去,想要知道最後的結局為何。

總而言之,《東離劍遊紀》的樂趣十分多層,除了以上提及的部份,像是結合布袋戲與特攝劇手法的某些橋段、融合奇幻、武俠與科幻元素的情節、與霹靂布袋戲有關的意外連動,乃至於用布袋戲重現日本動畫片頭的有趣剪輯及畫面構圖,還有為重要角色浪巫謠配音的西川貴教,那個熱血到不行的第一季與第二季主題曲,都足以為你在看《東離劍遊紀》的過程中帶來滿滿樂趣,自然也就更別說那些塑造生動有趣的主要角色們了。

真的,不管你對布袋戲到底有沒有興趣,《東離劍遊紀》都肯定值得一看。它的好看不只是在於讓人認識到布袋戲的驚人進化,也在於故事本身確實引人入勝,讓人看得開心不已。

而這,不正是我們之所以樂於追劇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