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眾市場而生──看Louis Leterrier的【無敵浩克】

我原本一點都沒有打算要看《無敵浩克》的。

畢竟,在上一部《綠巨人浩克》裡,不擅長動作戲的李安,在影片節奏方面實在掌控失調(大量的文戲倒不是問題,只是每次都打個五分鐘便停下,接著來個五分鐘的對話場面,然後再繼續打個五分鐘,那還不如一開始就痛快點打完算了),加上他想展現的元素實在過多,包括父子衝突、好友間的反目成仇等等,導致最後的成果過於龐雜,令人大感不耐;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將重點集中在「化身博士」式的內心衝突,說不定還會好上一點。

除了上一集的壞印象外,《無敵浩克》的導演,還是對我來說更加欠缺吸引力的Louis Leterrier(他之前的作品是《玩命快遞2》),所以,我怎麼可能會想看這部片呢?

所謂「世事無常」就是這樣,結果我還真的看了。至於為什麼會看,則與以下的三個因素有關。

首先,是意外發現男主角艾德華.諾頓竟然身兼本片編劇之故。艾德華.諾頓的演技一向不錯,就連少數自編自導的電影也有著不錯的口碑,而他會如何處理這類型的英雄電影,讓我不免感到好奇不已。再來吸引我的,則是網路早已發佈消息,甚至就連最新版的《無敵浩克》預告片也自行破梗的鋼鐵人東尼大爺客串演出一事(而且,那還不是以全副武裝鋼鐵人那種你根本不知道裡面是誰的偷雞方式處理,而是道道地地的小勞勃.道尼本尊親自登場)。像是這樣不同電影的角色彼此相互客串,甚至還請到原本演員演出的做法,在好萊塢電影裡一向十分少見(不過香港片中倒是多不勝數,看看《賭俠》那《賭神》、《賭聖》一家親的情形就知道了),雖然知道那肯定只會是個不到三分鐘的客串橋段(事實也證明的確如此),還是讓我覺得有趣得緊。

最後,真正讓我下定決心看這部片的原因,則是因為難得有空去看免費的媒體試映會,不好看也虧不了本,加上我對以上兩個原因還真的挺好奇的(雖然沒好奇到願意花錢去看),所以這才總算看了這部片。

在動作娛樂性方面,《無敵浩克》維持了一般商業電影的標準,比起《綠巨人浩克》好上許多;只是,一般商業片所欠缺的深度,這部《無敵浩克》也同樣完全欠缺就是了。

電影以快速回憶男主角之所以能夠變成浩克的原因作為開頭。然而,那些回憶的片段,似乎與《綠巨人浩克》的劇情並不相同;不知是否因為上一集票房失利之故,讓電影公司採取了如此的安排(畢竟,他們連片名都避掉了2這個數字,反倒選用了1978年的影集名稱命名),也因此,《無敵浩克》的故事,其實並非延伸自《綠巨人浩克》,反倒只是接續前作與漫畫的設定,巧妙利用觀眾原本的認知,使故事另起了一番全新爐灶。

為了要讓這部電影呈現出上集所欠缺的娛樂性,片中囊括了許多不同種類的動作橋段。在電影開始十分鐘左右的追逐戲,由於場景之故,讓人想起了《神鬼認證:最後通牒》;同時,為了不讓正常人版本的艾德華.諾頓逃亡戲顯得太過無聊,劇本也特地安排了主角學習武術與控制怒氣的段落(演師父的人竟然還是格鬥界中號稱四百戰無敗的瑞克森.葛雷西,真是嚇死我了),讓他能在逃亡之際,還能偶爾打鬥一下;甚至就連他變身成浩克時,也有了上一集完全沒出現過的招式名稱,害我竟然還在瞬間聯想到電玩「餓狼傳說」的某個招式,真是奇妙得很。

而在盡力維持動作娛樂性的同時,劇本也為了符合大眾胃口,在裡頭安插了幾段明顯要沖淡陰暗氛圍的搞笑片段;雖然那些片段的確能讓人輕鬆一笑,卻也破壞了影片的原有節奏與基調,實在有些可惜。

或許因為我對本片期望不高,是以覺得並不難看;雖說不到非看不可的地步,但也至少不會讓人過於失望。當然啦,在看這類電影時,要是還暗自期待能夠看到什麼劇情上的深度,只是跟自己過不去罷了(這並不是說漫畫改編的電影都沒深度,只是其中好壞的比例,實在相差過於懸殊);所以,或許只有抱持著追求一下聲光刺激的娛樂效果,才是看待這部電影的最好方式。

也正因如此,那些《無敵浩克》想要擁抱大眾市場的情節鋪排,要我來簡單形容的話,呃,那還真是「無敵好客」啊。

PS.這部《無敵浩克》的伏筆其實還不少,除了鋼鐵人東尼.史塔克的登場外,還有其他不太明顯的伏筆待解。說真的,那個不太明顯的伏筆,讓我還真不知道是為了接下來的浩克系列鋪梗,還是為了之後其他英雄電影的鋪陳;在《無敵浩克》中,已經明顯提及了美國隊長的事件背景(只是他的名字與存在尚未提及),而那些敘述,則很明顯是為了預定2011年上映的《The First Avenger:Captain America》做出事前預告。而同樣預定在2011年登場的《The Avengers》,才真正是《鋼鐵人》、《無敵浩克》,以及接下來同系列的英雄電影共同鋪陳的重點所在。屆時在《The Avengers》中,我們將會看見各家英雄齊聚一堂;而這樣一種美國漫畫存在已久的特色,這才總算開始要在好萊塢電影裡蓄勢待發。不管這樣的作法能否獲得市場上的成功,但卻著實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甚至還十分期待。英雄們的世界,似乎這才要正式展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