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你要選哪邊?──談派屈克.路西爾的《3D血腥情人節》

  我還挺愛看恐怖片的;雖然沒愛到每部都會跑去戲院看,但也相當容易在第四台突然轉到時停下,就這麼一古腦地看了下去。

而這次會跑去看《3D血腥情人節》,其實原因無它,正是因為片名中的「3D」二字。

從以前到現在,我都對各種特殊的說故事形式好奇得很。雖然先前已看過立體版的《貝武夫:北海的詛咒》與不久前的IMAX數位3D版《怪獸大戰外星人》,然而這兩部電影均是動畫,是以仍讓我對真人演出的《3D血腥情人節》保持了高度的好奇心,也亟欲得知立體效果究竟能在恐怖片中,收得怎樣的成效。

而在實際看完《3D血腥情人節》後,我得說,雖然在立體效果方面,本片的確不到IMAX數位3D版《怪獸大戰外星人》如此清晰優異的地步;但在導演派屈克.路西爾的刻意安排,與恐怖片本身具有的緊張特質交織下,倒也使部分鏡頭充滿了某種電影所獨有的「窺視感」,而那「窺視感」的效果,也和立體視覺相得益彰,實在有趣得很。

至於血腥度方面,《3D血腥情人節》也顯然比前陣子的《黑色星期五》來得強悍許多,光是片子的前二十分鐘,就已經呈現出堪稱屍橫遍野的狀況;尤其部分血漿噴射而出的立體效果,更讓我這種恐怖片愛好者忍不住在戲院中摀嘴偷笑(但對於害怕恐怖片過於血腥的觀眾而言,或許這點亦為這部片的另一種觀賞阻力就是了)。

不過要論到真正超乎我預期的,應該仍當屬劇情的部份。

由於近年來的好萊塢恐怖片,似乎都較為強調「虐殺」的殘忍感(如《恐怖旅舍》),是以兇手身分,通常在片子開始沒多久後便於焉揭曉,自然也少了如同以往《驚聲尖叫》中,那種揣測兇手是誰的樂趣所在。而在這個部分,《3D血腥情人節》則顯然復古一些,除了本身高張的血腥度十分符合當今恐怖片潮流外,在劇情方面也維持了懸疑的特質,縱使稱不上新意十足,但比起近年大多數的恐怖片,也相對顯得較有誠意。當然啦,雖說在兇手身分揭曉後,仍是有些與前頭情節相互矛盾的不合理處,但畢竟這並非邏輯要求嚴謹的推理小說,是以倒也不致於讓人無法接受。

而或許是我較久沒看到這類型的恐怖片之故,在這次的觀影過程中,倒也留意到了一件還頗為有趣的事。

通常在這種片子裡,總是會安排一段女主角面前站著兩個人,彼此指控對方才是真兇的緊張橋段。這樣的安排手法,隱約間其實頗有一種強迫女主角必須兩者擇其一的喻示,也同時因為角色設定的不同,而在選項方面各自有著有趣的延伸之處。

例如站在你面前的,可能是你的男友與父親,於是這樣的抉擇,則變成了戀情與親情的兩難困境;又或者,站在你面前的,可能分別是你的丈夫與往日真愛,而抉擇也因此變為忠於婚姻或追求自由的進退維谷。

於是,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這些恐怖片裡的緊張抉擇,也就這麼奇妙地成為了某種人生的影射,得以讓我們窺見編劇或導演所抱持的人生態度。甚至,日後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種兩難困境時,也能自我消遣一番,想想究竟哪邊可能會是對你人生有害的兇手,而哪邊又是你真正的救星。

當然啦,你或許會覺得這樣的自我消遣過於駭人了些;但沒關係,至少,我們也還擁有像日本綜藝節目《料理東西軍》般,「今晚,你要選哪邊?」的幻想方式可供選用。

反正,人生本來就是由這些時而輕鬆、時而凝重的選擇所構成的,至少在面臨選擇時所抱持的心態,也還是隨我們自己高興決定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