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皇冠出版社發表了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的得獎名單,決審入圍的作品分別為林斯諺的《冰鏡莊殺人事件》、不藍燈的《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以及寵物先生的《虛擬街頭漂流記》。
這三本作品均會推出繁體中文版與簡體中文版,其中獲得首獎的《虛擬街頭漂流記》,更會發行日文版及泰文版。這項比賽的結果,對於台灣的推理小說創作有著相當大的意義;尤其是日文版部份,更或多或少象徵了台灣大多數推理創作者在長期受到日本推理影響下,如何內化並反向回應出那只屬於台灣的推理小說面貌──不過想當然耳,這方面我們也大可不必過於強求,若是作者能證明台灣同樣也有不輸給日本創作者的好看推理小說,對於大眾小說而言,其實便已十分足夠了。
至於這篇文章首先要來談的,則是林斯諺的《冰鏡莊殺人事件》。
林斯諺在這本《冰鏡莊殺人事件》前,便已出版過四本小說作品。一開始我得先行承認,由於曾看過他部落格一些描述他筆下偵探主角林若平的短文,覺得這角色實在矯揉造作、絲毫不合我個人胃口之故,是以先前一直未有接觸他的作品。因此,在翻開這本《冰鏡莊殺人事件》時,我心中還真是有些忐忑不安。
不過所幸的是,林斯諺的敘事文筆比我事前想像來得好上許多,雖然或許還不到作者簡介所述那樣「文筆華美」的地步,但也算是四平八穩,除去中間時常插入一些男女主角間粉紅色到有些詭異的敘述,破壞了整體文字的一致性,使我總是無所適從只好翻翻白眼趕快看過外,基本上全書的敘事並沒有太大問題;反倒是那些刻板而毫無真實感的人物對話,才真正給予了讀者一種難以投入或認同角色的感覺。
只不過,對我來說,這本小說除去以上可能稱得上是優點的部份外,終究還是一本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老覺得有些尷尬的作品。
就角色方面來看,其實我一直搞不懂作者究竟想要賦予主角怎樣的形象,林若平看似純情與專情兼備,然而在書中的描述裡,卻始終沒讓讀者看見林若平為何如此喜歡女主角,一切彷彿僅是因為她外型姣好,讓林若平忍不住一直偷偷留意,於是便這麼沉陷在自己過度的美好幻想中。那這麼一來,在讀者的眼中,則不免會認為林若平似乎只重視外表,進而使其中的感情橋段絲毫無法打動讀者,徒然惹人發笑而已。
除此之外,偵探捲入案件的描述也相當奇怪,一開始林若平不停堅持案件不可私下處理,需得先行通知警方,接著卻又在對方拿出三百萬的支票後,馬上改口言稱「我猜我是別無選擇了」,完全與作者想強調林若平不在乎名利的感覺大相逕庭。縱使在一篇訪談中,作者曾提及林若平本來就對這案件很有興趣,是以三百萬並未改變他的心意,一切僅是因為他那不熟練的「社交偽裝」,才在如此的情況下答應私下查案的要求,沒想到的是,這樣不熟練的偽裝,竟然連讀者也給騙過去了。
等等,要是照作者這麼說來,那林若平的偽裝明明就熟練得很啊?好吧,就算作者的本意的確是「不熟練」的話,那麼我想,這個部分也無庸置疑成為了作者本身的敗筆,無法將欲營造的觀感準確傳達給讀者,導致讀者對角色的認知與作者有著一定差距。
除了角色塑造的失敗外,本作的謎團詭計,對這樣一個優
勝作品將出版日文版及泰文版的獎項而言,也顯然有著很大的不足之處。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作者很努力地去構思《冰鏡莊殺人事件》裡頭大大小小的詭計與謎題,並窮盡其複雜的表現姿態。但問題是,這樣的手法,卻缺乏了足夠吸引人的氛圍,抑或塑造成功的角色來相互呼應。甚至,正如島田莊司在本書解說中提及的一樣,這種手法直接沿襲了日本二十多年前便已發展出來的新本格推理小說脈絡(文中所舉的例子為他自己的《斜屋犯罪》及綾辻行人的「殺人館」系列作品),而在這樣一個近年來歐美及日本推理小說大量被引進台灣的情況下,這種方式不僅對日本方面來說不夠新穎,就連對台灣讀者而言,似乎也缺乏了不少新鮮感。
當然,無法否認的是,本格推理小說的確擁有一定數量的死忠簇擁者,但對於一名作者而言,若是你確定要在這本作品中如此處理,則代表了本作勢必只能擁抱重視詭計勝過重視小說的死忠支持者,對於其餘大眾小說讀者,那些過於繁雜的詭計解說反而僅會令人退避三舍,甚至還會導致讀者在看著詭計解說時不斷分心,想著真兇身分既已揭曉,就這麼站在大家面前,為何每個人還能好整以暇地盯著偵探特地繪出的圖表聽他解說,甚至參與討論到渾然忘我的地步,絲毫沒有任何的危機感啊?
於是,這樣一種目標性極為明確的創作,也因此不免把對於本格推理未必如此熱衷的讀者摒除在外,進而導致只有死忠簇擁者方能從中獲取樂趣,不僅絲毫沒有新穎度可言,更無法達到推廣推理小說給不同閱讀族群的效應,最終導致了《冰鏡莊殺人事件》落得了一個不只不好看,也無法象徵台灣創作者獨到之處的下場。
本文原刊戴於樂多新文創專欄,原文刊戴網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