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理小說的世界裡,有極少數的作家在為類型(或橋段)奠下基礎的同時,便已比那些日後加以模仿、致敬、抄襲、改良的作品們走得更遠,甚至探得更深、表現更好,讓人在閱讀之際不免產生錯覺,彷彿他們書寫的時代其實並非過去,而是我們閱讀的當代,甚至是再遠一些的未來。
對我來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火車怪客》,以及史丹利.艾林的短篇小說〈本店招牌菜〉均是這樣的絕佳範例。海史密斯以特殊犯罪手法作為開端,在故事中提供了角色動機能以性向方面來做思考的解讀方向;而艾林則利用精妙無比的留白手法,讓後續的模仿者總顯得過於直接,因此相形見拙。
不過,這樣的作品畢竟可遇不可求,所以在我實際翻開《兩分銅幣》前,還一心以為江戶川亂步終究只是一名日本推理小說的奠基者(雖然在此用了「只是」一詞,但實際上,光是奠定基礎這回事,就已經是件足以留名青史的事了),或許在閱讀之際,得要不時於心中提醒自己這本小說的創作年代,才有辦法給予其足夠準確的評價。
結果事實證明,這一切不過僅是我的多慮罷了。
雖然在《兩分銅幣》裡所收錄的,均為亂步於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間發表的短篇作品,然而,縱使年代久遠,書中的每個故事卻完全不顯過時,無論是謎團的鋪陳方式,抑或故事氛圍的掌控技巧,全都有著極為過人的表現,讓人忍不住想一口氣多看幾篇,才能心甘情願地熄燈就寢。
不過,如果只是單純好看的話,可能還不會讓我如此驚訝。真正讓我意外的,還是在於發現原來亂步早在這麼久以前,而且還是剛出道的兩年裡,便已提前時代許多,藉由這些短篇小說,展現出了推理小說在日後的發展脈絡可能,並輕鬆自若地悠遊在重大案件及日常謎團之間,寫出一篇又一篇如此迷人之作。
舉例來說,在我們所熟知的通俗小說裡,常常會有一開始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到了後頭卻牽扯出更多謎團,最後變成嚴重事件的故事佈局。然而,在亂步收錄於本書的不少作品中,卻彷彿像是早就預測到未來的發展一樣,巧妙展現出逆其道而行的獨特面貌。一些在故事前頭看似重大案件的描述,到了最後可能會突然被扭轉成充滿日常遊戲色彩的收尾,因而顯得特立獨行,甚至更加強了推理小說中蘊含的「遊戲」特質,以另闢蹊徑的手法,彰顯出推理小說從初始便即擁有的類型閱讀樂趣。
除此之外,亂步在《兩分銅幣》裡的部份作品,甚至更提出了一些對於推理小說的反思及疑問,包括去質疑偵探是否非得要完全誠實不可、謎團線索是否過於牽強附會而偏離現實等,全都進一步地透露出他對於推理文類的思考,也使得這些作品在相隔八十多年後的今日看來,依舊能讓讀者驚艷不已,遠遠勝過許多可能根本從未想過這些問題的當代推理作家。
我想,有些作家之所以能在時間之流裡刻下不被磨滅的痕跡,或許正是因為他們願意思索,並勇於在作品中提出對自我及所屬文類的質問。而江戶川亂步與這本《兩分銅幣》,正無庸置疑地屬於這種深刻文類跡痕,也因此成為了推理小說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仔細看,你看到這枚兩分銅幣上的跡痕了嗎?對,你得實際將其打開,好去自行發現那真正有趣的東西。
本文為小弟在獨步文化部落格上頭的專欄文,原文刊戴網址:
http://apexpress.blog66.fc2.com/blog-entry-907.html#mor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