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而黑暗的地獄旅程──談強納森.利特爾的《善心女神》

  我們曾在眾多與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的電影及小說中,看過了許多不同的切入角度。其中有的讓我們省思戰爭中的人性所在(如泰倫斯.馬利克的《紅色警戒》)、有的則以強自振作的樂觀面對納粹集中營這件事(如羅貝托.貝里尼的《美麗人生》),甚至也有些作品,只是單純地將一切視為善惡對決,僅將人性留給美國陣營,而讓德國陣營完全成為罪惡化身,因此幾近毫無參考價值可言(例如史蒂芬.史匹柏的《搶救雷恩大兵》,對我來說便是如此的存在)。

  而這本由強納森.利特爾所著的《善心女神》,則以一名德國軍官作為敘事重心,詳加描述他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讓讀者看見他所身處的外在環境及內心世界,如何逐漸深陷地獄而難以脫逃。

  就某些角度來說,利特爾所描寫的部分角色會讓人想起徐林克所著的《我願意為妳朗讀》(曾改編成電影《為愛朗讀》),提及了不少僅是將殺害猶太人的行為視為無需質疑的日常工作及上級命令等人物心態。但較為不同的是,利特爾在描繪這種角色的同時,也同樣提及將殺害猶太人視為樂趣的駭人角色,以及無法忍受此番行為,因而選擇逃兵或自盡的良善一方。

  這樣的方式,讓《善心女神》一書展現出更為豐富的人性面貌,也更加強調出凡人難以抵禦的黑暗及悲哀所在。

  就閱讀的角度而言,《善心女神》是一部需要放慢腳步細讀的作品。全書出現的角色多不勝數,對於眾多事件的描述亦極為詳細,有時只要稍不留神,你便會發現自己好像弄丟了故事脈絡一般,搞不清故事怎會忽地岔到與先前沒啥關係的地方,而一切可能僅是因為你少讀了一個句子,不知道主角突然就這麼開始回憶起過往經歷之故。

  由於全書的篇幅極長,所以在放慢閱讀的過程中,其實偶爾會讓人感到有些難熬,那些幾乎可稱得上是「不知取捨」的眾多心境描述,主題可說是無所不包,有時主角只是在回憶往事,但有時又會對哲學、神學、音樂,抑或當時的德國政治發表長篇大論,要不然就是在敘述戰爭中的事件時,不停描述許多未必能真正推進故事的駭人細節。

  當然,就這點來說,其實多少也成為了閱讀《善心女神》時的一大障礙(畢竟我們與歐洲國家不同,對於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史未必如此熟稔,因而總會多少感到疲憊)。然而,這樣的「不知取捨」,卻也神奇地成為《善心女神》之所以能夠散發出如此煉獄氛圍的最大因素。

  正是因為那些花費大量篇幅描述德軍殺害猶太人、以及身處戰場上的艱困環境等細節,才使得那股如同沒有出口、僅是日復一日不斷循環的黑暗得以渲染到讀者心中,為了眼前所讀到的字句感到不適及難受。

  而這正是《善心女神》之所以擁有如此駭人力道的原因之一,對我來說,我甚至無法承認自己喜歡這本著作,但卻也完全無法否認這是本精采作品的事實。

  或許,這就正如地獄這個概念一樣,我們終究沒人會喜愛地獄這種地方,但那樣地獄般的旅程,卻也讓我們的心中始終懷有畏懼,就此留下深刻傷痕。

 

本文原刊戴於樂多新文創專欄,不過網址好像已經找不到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