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之後,貧僧大悟矣──閒聊京極夏彥的《姑獲鳥之夏》

  一開始我得先行坦承,其實在我首次讀完《姑獲鳥之夏》後,對於這本作品並無什麼好感。主角京極堂的長篇大論並非問題所在,相反地,那些論述還頗為有趣,也讓我對京極夏彥會如何展開故事感到好奇不已。然而,當我讀到謎底揭曉後,卻對他的安排感到有些生氣,認為這種手法幾近犯規,如果以本格推理小說來看,那麼《姑獲鳥之夏》顯然沒把公平性給放在眼裡。

  也因為這樣的閱讀經驗,使我遲遲未有買下《魍魎之匣》及其後的系列作。不過說來奇妙,縱使我不喜歡《姑獲鳥之夏》,但仍不時浮現想要補齊全套的購買欲。當然,這多少與京極堂系列的良好口碑有關,但說穿了,背後的原因其實單純得很,不過就是我喜歡整體的封面設計,以及那總是讓我憶起小時候讀日本小說譯本的內文編排方式罷了。

  總之,我就這麼拖著拖著,一直到了最近,才像突然被雷打到了一樣,下定決心要把京極堂系列給全部讀完。於是,在幾經思量後,我選擇不從《魍魎之匣》接續閱讀,而是重頭來過,由《姑獲鳥之夏》再度進入這個百鬼夜行的世界裡。

  而這回重看的經驗,徹底翻轉了我對這本小說的感覺。或許是早已知道結局之故,這本書反倒從一開始便擄獲了我,也讓我察覺到故事的結局,早在小說開頭那些京極堂的論述中便有詳細的說明及暗示,亦使我對過去那先入為主的錯誤觀點感到臉紅不已,同時也在羞愧中感到一絲慶幸,自己終究沒錯失了如此有趣的系列作品。

  像這樣前後兩次截然不同的閱讀體驗,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姑獲鳥之夏》電影版中提及的「看得見的看不見,看不見的看得見」這句話的道理所在。在首次閱讀的過程中,我將京極夏彥的大量鋪陳僅僅視為炫學的展現,由於只看見表面,是以未能發現知識敘述及故事本身的緊密聯繫,正如書中角色般,成為了一個「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讀者。而在第二次先行知曉前因後果的閱讀過程中,我總算體會到了京極夏彥的細膩書寫魅力,使得原先看不見的東西,如同被京極堂驅走附身妖怪般,忽地清明了起來,因此多多少少,進步成了一個「看不見的看得見」的讀者,也使我警醒到作為一名讀者而言,帶有過多事前預設的閱讀行為,的確是個足以讓自己錯失眾多好書的嚴重問題。

  事實上,就在重讀完《姑獲鳥之夏》的幾天後,我甚至還認為像是這種「看得見的看不見,看不見的看得見」的狀況,其實根本稱不上是什麼犯規,相反地,簡直還寫實到了一種如同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地步。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觸,則是由於小弟生性疏懶,家中的電腦桌總是亂七八糟,要嘛不是放在一旁的東西擺得雜亂無章,要不就是煙灰缸滿了也不倒,因而常挨女友的罵。

  而當時的狀況也一如往昔。只是,那天當我被罵時,突然間有如《鐵鼠之檻》中的描述般,浮現一股「貧僧大悟矣」的感覺,發現這一切根本就不是我邋遢懶惰,而是由於天性所致,使我總對雜亂的事物視若無睹,並非不愛整理,只是在不知不覺中進到了一個「看得見的看不見」的世界中,正如我們時常手忙腳亂地找尋不知丟哪兒去的物品,最後才在旁人指點下,發現東西原來就擺在眼前一樣。

  所以啦,或許日後,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同樣被罵的情況時,也不妨大膽嘗試一下,以平心靜氣的態度,向對方解釋這個「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道理。要是對方不幸來個「聽得見的聽不見」的應對之道,你也可以拿出這本《姑獲鳥之夏》,將說服對方的重責大任交給京極堂這個正港陰陽師來處理。

  不過,正如這篇文章的開頭一樣,最後請容我再度坦承,其實那天最後,我終究還是給忍了下來,沒有將書遞給女友,叫她好好研讀一番。

  畢竟,真正最難預測的,就是你不知道對方在看完《姑獲鳥之夏》後,是否會選擇用書打你後腦杓之類的方式來幫你驅除附身妖怪……

 

本文為小弟在獨步文化部落格上頭的專欄文,原文刊戴網址:

http://apexpress.blog66.fc2.com/blog-entry-921.html#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