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未必是鬼──談道尾秀介的《鬼的足音》

  我第一次讀道尾秀介的著作,是他的處女作《背之眼》。當初在閱讀時,由於事先得知這本小說曾獲得日本第五屆恐怖懸疑小說大獎特別獎,所以打從一開始,我便抱持著這是本恐怖小說的心態來讀,一直到讀了四分之一左右,才發覺這本作品與我原先的預期不同,應該比較偏向本格推理才對。

  但無論如何,《背之眼》是本具有一定娛樂性的作品,尤其結局部分,原本看似會依循著本格推理路線,來個所有事情都能以理性邏輯解釋清楚的收場,卻又在最後猛地轉彎,間接承認了超自然要素的確存在這本小說之中,使全書的結局因此有趣起來,也讓文類與文類間的界線,變得更為模糊了一些。

  由於《背之眼》結局的安排,加上台灣後來出版的道尾秀介著作幾乎全為推理小說之故,讓我一直希望能有機會讀到他更為正統的恐怖懸疑小說,而這樣的心願,則總算在這本《鬼的足音》中獲得了實踐。

  《鬼的足音》是本奇妙的短篇集,要說它是本連作短篇的話,裡頭收錄的六則故事,卻又沒什麼明顯角色或事件上的聯繫;但要說它不是本連作短篇,似乎也不太對勁。畢竟,書中六則故事的氛圍的確十分接近,而在各篇之中,也都有著身分不同,但姓名同樣以簡稱「S」來稱呼的角色存在。如果以恐怖小說的觀點來看,像這種安排,顯然為整體增添了不少曖昧不明的效應;如果再加上各篇中均有提及象徵不祥的烏鴉這點,我想,《鬼的足音》的確是可以視為一本連作短篇來讀。甚至,要是你高興的話,想在心中將某幾篇裡的「S」視為不同時間點的同一人來看待,似乎也沒什麼不行。而這種為讀者留下足夠遐想空間的創作手法,則也是《鬼的足音》之所以如此有趣的原因之一。

  從《鬼的足音》書名角度來看,其命名靈感來源,應是出自〈冬之鬼〉一篇(但由於我不懂日文,也沒看過日文版原文,所以這部份充其量也不過就是猜測罷了)。雖然在這則短篇裡,「鬼的腳步聲」其原本出處只不過是玩捉迷藏時,聽見當鬼的玩伴的腳步聲而已;但在讀完全篇後,身為讀者的我們這才會發現,原來故事開頭所提及的「鬼的腳步聲」,其實是種隱喻般的存在,鬼既有可能是不願面對的真相,亦有可能是無法抑制的瘋狂,正逐步佔據角色內心的象徵。

  而這種感覺,除了〈冬之鬼〉外,似乎也恰如其分地說明了全書的整體氛圍。書中的每個故事主角,似乎都站在一條危險的邊線上,讓人摸不清他們心中的那股惡意/瘋狂/執著/懊悔/愛,究竟會在什麼時候,隨著足音的響起與逼近,將他們給逼過了那條界線。

  更讓人感到惶恐的是,就算你再怎麼仔細地閱讀每一個字,甚至也很難察覺角色們跨越界線的瞬間,一直要到結局為止,你才可能發現,原來迴盪在閱讀過程中的足音,其起源可能並非來自於幽暗中不可捉摸的鬼,而是來自於你一路跟隨著的主角自身。

  也就是這些因素,加上道尾秀介細心隱藏關鍵環節,於最後才一口氣爆發出來的逆轉手法,使得《鬼的足音》因此成為了一本精采無比的恐怖懸疑短篇集。書中的大多故事,全都有著尺寸拿捏得當的留白空間,任隨你想以超自然事件看待,或以理性邏輯所能解釋的方向去思考都行。但有趣的是,無論你怎麼解讀,似乎都會在道尾秀介巧妙的引導之下,朝著更為令人不安的方向前進。

  畢竟,這就是閱讀一本好恐怖小說的樂趣。真正最令人膽寒的瞬間,往往並非惡鬼總算現身的那一刻;而是你僅能聽著鬼的足音逐漸逼近、就算短暫,卻也總感到如此漫長的那段時刻。

本文為小弟在獨步文化部落格上頭的專欄文,原文刊戴網址:

http://apexpress.blog66.fc2.com/blog-entry-1092.html#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