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參加了Readmoo的一個選書活動,所以上週一口氣看了不少書,就像是為了要補足前陣子閱讀狀況低落的情況似的。也因為數量有點太多,因此這回先暫且大概寫個一半就好,剩下一半下週再續,否則不只整篇會過長,就連標題也會長到一個過於誇張的程度啊……
《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莫理斯
以這本書的評價來看,應該是不用再多做推薦了。總之,莫理斯真是有夠厲害,將福爾摩斯與華生的故事搬到同時期的香港,然後十分巧妙地運用原著情節與點子,講出另一個版本的故事,並將香港歷史給融入其中,就算比較對象是全球的福爾摩斯仿作,這部作品也足以名列前茅,在各個方面都令人佩服不已。
這部作品不只讓人看到作者對福爾摩斯系列原著的尊敬,同時也能看到他對香港這塊地方的熱愛。書中對於香港那個時代的描繪與敘事語調,均足以令人墜入其中,具有高度的說服力,同時還巧妙呈現出那個年代居住在香港的人們對於自身處境的不同觀點。
總之,如果真要說與其它版本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就是這個版本的福邇,算是我看到待人最客氣有禮的版本。但在原著裡的福爾摩斯,個性也原本就沒有近年各部影劇版中過度誇飾的那麼古怪,再加上當時的社會風氣,因此也算是本作在角色呈現上的特色之一吧。
─────
《窗內燈籠》/瀟湘神&葉長青
《窗內燈籠》是一系列以「燈籠」作為主題的奇幻圖文小說之一,近期也有打算將系列的七篇故事以紙本書形式,出成合輯《燈籠異聞》,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的FB粉絲專頁看看。
總而言之,我讀的時候還沒看到這消息,所以這邊就只針對《窗內燈籠》這部電子書為主。
基本上,《窗內燈籠》是一則具有推理性質的奇幻短篇,在設計上有其有趣之處,但或許是礙於篇幅所限,故事與設定相比,則不免單薄了一些,如果有更為充足的空間,應該會更加有趣才是。
也因為如此,我覺得直接購買《燈籠異聞》,應該會是個比較好的選擇。畢竟這個系列就是以同一主題的短篇為主,所有故事放在一起看,應該會比較有趣,至於在份量上,也比較容易讓人有滿足的感覺吧。
─────
《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朱宥勳
很有意思的科幻短篇連作集,在假設了一場發生於2047年的台海戰爭後,再以不同的切入角度,回頭敘述與那場戰爭有關的種種事情,就此描繪出未來的台灣景象,既對日後的可能性提出假設,同時也是對於此時此刻的一種反諷方式。
當然,提到朱宥勳,應該會有很多人第一時間聯想到他鮮明的政治傾向。不過在《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中,其實並不會讓人有這樣的感受,就算這本小說確實是一部諷刺性質明顯的作品,但至少就我自己讀起來的感覺而言,主要針對的還是人性本身,而非只是單純的政治傾向。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何日君再來〉這篇,故事中透過迷惘的主角描繪,就此展現出幽微且複雜的情感。那樣的救贖與寄託看似矛盾,但卻具有再真實不過的說服力。光為了這篇,你就該找來《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好好一讀。
簡單地說,我覺得這不只是本好看的小說,也是身處台灣的我們,早該擁有更多的一種創作。
─────
《東方慢車謀殺案》/藍霄
《東方慢車謀殺案》收錄了藍霄過往的「秦博士」系列推理短篇,然後再加上睽違多年後的新作,對於一直有在關心台灣推理小說發展的讀者來說,是一部自有其收藏價值的作品。
基本上,這本書中的短篇,算是主要針對推理謎團為主,對於人物塑造上,大多只著重在鮮明的個性呈現,至於犯案動機等部分,大多則往往草草帶過。但這樣的作法,其實也相當程度地反映出創作當時所流行的推理小說風格,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也算是一部充滿情懷的作品,而且在推理謎團上確實頗為有趣,如果你想回憶一下8、90年代讀日本推理短篇,或是台灣《推理》雜誌的感覺,那麼《東方慢車謀殺案》是一本勢必能滿足你的作品。
─────
《私人間諜》/張國立
《私人間諜》是一本看似類型小說,卻又極具文學魅力的作品,以特殊角度反映出白色恐怖時期的狀態,利用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的情節,為這則故事賦予多變風格,最後甚至以一個特殊安排,打破了類型與類型之間的邊界,讓故事因此具有一種夢幻質地,可以說使故事的主題與隱喻,壓過了情節表面的合理邏輯,就此帶來一種或許不是每個讀者都能接受,但我個人卻相當喜歡的奇妙韻味。
如果要讓我來排個小型讀書會的話,我肯定會把《私人間諜》與史蒂芬.金的《穿黃外套的下等人》給放在一起。我覺得就內在主題與結構來看,這兩本書就像是兄弟一般,故事真正的主角並不是裡頭的任何一個角色,而是某個特定的時代。
在《穿黃外套的下等人》中,重點是麥卡錫主義與越戰,情節除了描述當代以外,也提及了經歷過這個年代的人,未來受到了怎樣的影響等內容。
至於聚焦在白色恐怖時期的《私人間諜》也同樣如此,尤其在故事的第二個時間點,也就是主角念大學的時候,一些元素也與《穿黃外套的下等人》裡的第二篇〈我把心留在亞特蘭提斯〉頗為類似,極為生動地描繪出了人性的掙扎與矛盾,以及我們就是無法真正擺脫,總會在某些時刻一再湧上心頭的滿滿迷惘。
總而言之,如果可以的話,請把《穿黃外套的下等人》與《私人間諜》放在一起閱讀,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十分不同,但內在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一起讀的話,將可以帶給你許多比單獨閱讀更為有趣的效果,而且兩本也都是我個人相當喜愛的作品,在此大力推薦。
─────
《子彈是餘生》/寺尾哲也
有些書就是這樣,你讀之前以為自己應該會喜歡,甚至也讀得出它好在哪裡,但偏偏就是不合胃口,只能怨嘆一句彼此無緣。對我來說,《子彈是餘生》大概就是這樣的作品。
在結構上,這是一部相當有意思的連作短篇集,讓讀者隨著一篇一篇的故事,慢慢架構出一群人之間的關係,同時以不同角度看到他們對彼此的影響,讓你讀到後來,往往會由於故事與故事之間接在一起的那個瞬間,心生一股恍然大悟的感受,並產生相當程度的情感衝擊。
但這部份或許真的就是我個人的口味問題,或說生命經驗實在相差太遠太遠,最後也導致那些情感衝擊並無法真正地傳遞到我身上,如果真要形容,大概也就是一種「太有餘裕的哀傷感」吧。
總之,我自己挺清楚,這就是無緣,而不是這本小說的問題就是了。
─────
《婚前一年》/李柏青
李柏青的《婚前一年》是一部討論度頗高的作品,整本書也確實頗為有趣,在主線沒那麼明確的情況下,卻還是足以吸引讀者一直看下來,就這點來說,其實便已讓人相當佩服。
但關於討論度最高的翻轉式結局那個部分,反倒是我比較不滿意的地方,程度跟乾胡桃的《愛的成人式》有點像,並不是那種光靠一句話就翻轉你的認知,同時還能讓你瞬間頓悟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的狀況,而是雖然具有意外感,但卻迫使你得去重讀前面的情節,才有辦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機關所在,因此不免有種不夠渾然天成的感覺。
雖然這樣的作法,確實讓《婚前一年》在一些FB閱讀社團上引發了熱烈討論,同時也讓作者有機會與許多讀者直接交流及解惑,可以說是好事一件。但這樣的情況,其實也代表了這本小說很難仰賴自身,便讓讀者足夠了解整本小說的情節,所以這才會導致讀者有那麼多的問題,最後得讓作者自己跳出來,透過在小說以外的方式為讀者講解答案,甚至是指出每個伏筆所在,才能讓人完全掌握整本小說的故事。
附帶一提,通常一本小說使用了本作所採用的敘述性詭計時,我都會盡量避免提到這點,但我覺得《婚前一年》因為處理方式的關係,基本上就算你早就知道這本書有敘述性詭計,並且有所提防的話,其實也很難看穿到底是怎麼回事。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一些線索與真相的連結實在太過迂迴,基本上就是前面提到的狀況。但不管怎樣,至少在我看到的閱讀社團裡,像我這樣的見解肯定是少數,所以或許你讀起來,也未必會覺得這是什麼問題就是了……
─────
《迴陰》/盧信彥
這是一本先是劇本,然後才被改寫為小說形式的恐怖小說,因此在恐怖感的呈現上,你必須要將其想像為電影的表現形式,才能比較理解,否則光是閱讀小說的話,其實一點都不會覺得恐怖,反倒更像是一部動作片而已。
我個人覺得,《迴陰》確實讓我想到了近年的一些台灣恐怖片,總是試圖在片中安排意想不到的翻轉。但問題在於,《迴陰》書中的翻轉實在是塞得太多太滿,最後則讓人難以對任何一個角色具有足夠的同理心,而且太過熱鬧,一看就是為了電影而設計的許多情節,也在小說的敘事形式上顯得難以奏效,總不斷沖散故事理應要有的恐怖效果,最終則由於過滿且倉促的敘事節奏,讓人總是讀著讀著便有些疲憊。
其實我覺得這還挺可惜的。如果就核心點子來看,《迴陰》其實大有可為,在故事中設計了一個可以讀取人類大腦中的景象,並投射出來讓其他人看到的科技元素,然後把這個東西與「觀落陰」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是個極具潛力的恐怖題材。
但可惜的是,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迴陰》卻忙著塞進太多翻轉與熱鬧情節,最後使讀者也被迫只能走馬看花,無法真正深入任何一項劇情中提及的元素,因此讓我覺得若是《迴陰》真要拍成電影,恐怕在劇情方面,也勢必得要比小說裡的狀況還要來得精簡一些,才有辦法好好呈現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