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串逸刀流】《打雀英雄傳》 (1981) / 觀影平台:NETFLIX


雖然香港麻將不管是張數、計台或規則上,都與台灣麻將有很大不同,但就算如此,對於喜歡打麻將,哪怕只會在過年期間打上幾將的人來說,1981年的香港電影《打雀英雄傳》在如今看來(在這裡得要強調,是「如今」看來),就算不像杜琪峰執導的《嚦咕嚦咕新年財》,可以為我們提供那麼多能夠在麻將桌上使用的金句,卻也還是有些挺好玩的地方。

不過在聊《打雀英雄傳》的有趣之前,得先講一下這部電影的編劇是誰才行。

然而,其實就連這點也挺有趣的。不知為何,在《打雀英雄傳》片中的製作名單裡,並沒有列出這部片的編劇是誰,但只要稍微查一下便會發現,其實這部電影的編劇,正是喜歡香港電影的觀眾,都勢必十分熟悉的王晶。

雖然提及王晶以「賭」作為題材的電影,大家會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掀起一陣賭片旋風的《賭神》與《賭俠》相關電影(要是你先想到的是後來的「賭城風雲」三部曲,那我也只好認了),但其實早在他的導演處女作《千王鬥千霸》時,他便以「賭」作為劇中的主要元素之一,至於比《千王鬥千霸》略晚上映的《打雀英雄傳》,則甚至已經可以讓人看到他日後電影的雛形了。

簡單地說,《打雀英雄傳》身為王晶第四部擔任編劇的電影,其實有點像是他中後期作品的結合。如果你討厭他後來那些硬要搞笑,卻又一點都不好笑的無聊橋段,又或者是某些令人大感厭煩的甘草角色,那麼在《打雀英雄傳》裡,會讓你翻白眼的段落也肯定不會少到哪裡去。總之,不管是故事上的斷裂,乃至於角色行為欠缺邏輯的程度,只要是你能從王晶電影裡舉出的缺點,在《打雀英雄傳》裡,基本上便可以說是無一不缺。

但在此同時,王晶的電影也確實曾在某一段時期為我們帶來了不少歡樂,而這些部分在《打雀英雄傳》裡,也同樣在某些段落中得以奏效,就這麼抓住了我們的目光。

舉例來說,在電影開始不久後,《打雀英雄傳》先是來了一段四年一屆的「雀爺大賽」(大概就是《賭神3》中的「賭神大賽」麻將版),接著以所有人都只能蓋著自己的牌,以摸牌方式來判斷手中有什麼牌的「盲章」打法,以及打出牌時會先給其他三家看過,接著便把打出的牌給蓋上,讓所有人只能用記憶方式記住外面有什麼牌的「暗章」打法,強調出這些人牌技上的不凡之處,因此成功以這種平常人根本沒在牌桌上遇過的特殊打法,讓人打從一開始便感到新奇有趣。

而在接下來的情節裡,故事也利用麻將新手向傳奇人物拜師學藝的過程,為觀眾揭露出打牌時的有趣技巧,甚至是相關的詐賭方式,除了讓會打麻將的人感到十分有趣以外,也同樣達成了像是《賭神》那樣的娛樂特質,讓人知道牌桌上除了運氣以外,就連相關的心理戰,其實也十分重要這點。

不過最出人意表的是,在《打雀英雄傳》的高潮戲裡,王晶的劇本卻並未安排那種「這個假動作是我在最近五百副牌裡加進去的」,或是「這個局我佈了一年之久,你肯定想不到我會在死人面前說謊」這類華麗的決勝佈局,甚至就連表面上是特異功能,實際上則與詐賭沒兩樣的作弊手法,也在最後由錢小豪與謝賢這對麻將師徒連番上陣的過程裡,完全沒有出現過半次,使這部電影最後的高潮段落,也完全是以對戰雙方對於牌理的了解,以及判斷對手想法的方式作為勝負關鍵,也讓觀眾因此就像是在現場觀戰的人,以完全沒有任何隱瞞的方式,清楚看到他們雙方的牌,就這麼詳細揭露出他們各自的打法,以及相關的判斷基準。

這個部分,可以算是《打雀英雄傳》與王晶後來那些賭片最為不同之處。雖然這部片還是介紹了不少牌桌上的各種奇技淫巧,但最後則是以完全光明磊落的正面對決,就這麼與喜歡麻將的觀眾們,透過這種方式來直接進行溝通,因此也使《打雀英雄傳》雖然有許多讓人不耐的橋段,卻也在讓你看完整部片後,不至於到全然反感,甚至還覺得挺有趣的,因此若是喜歡麻將,然後也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也不妨在不曉得該在NETFLIX上頭找什麼來看時,點開這部片來稍微試試也好。

最後也補充一下,如果你在看《打雀英雄傳》時,覺得片頭的主題曲有點耳熟,那麼你或許還真的聽過這首曲子沒錯。基本上,〈打雀英雄傳〉這首歌其實是這曲子的第二個版本,第一個版本的〈誰是大英雄〉,是香港佳藝電視台的《射雕英雄傳》主題曲。而你之所以會覺得耳熟,或許是因為你在看電視上重播的《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時,確實聽過了無數次由張學友演唱的第三個版本〈誰是大英雄〉沒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