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廣司的「D機關」系列(依序分別為《Joker Game》、《Double Joker》、《Paradise Lost》、《Last Waltz》),是相當出色的諜報小說,雖然是系列作品,但每一篇的主角都不同,描繪「D機關」成員如何在各種險峻情況下,透過佈下各種心理陷阱來完成任務,神奇地在凝重與肅殺的氛圍中,帶來一種既帥氣又暢快的閱讀體驗。
但「D機關」系列的厲害,不僅在於上述這種娛樂性層面,而是就連內在主題也同樣精采絕倫,對於二戰時期的日本政府多有省思,讓「D機關」執行的任務雖然屢屢成功,卻也同時不忘指出,他們的成功僅是一個個「點」式的戰術層面,對於當權者陷入瘋狂的整體戰略面而言,卻也依舊幫助有限,對於整體敗象根本無力回天。
更有甚者的是,「D機關」系列的部分角色,其實也對於日本將會輸掉這場戰爭心知肚明,但在那樣的情況下,他們卻也依舊得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務,最後則讓這系列不時展露出一種悲壯且無奈的特質,將娛樂性、歷史感及人性描繪給巧妙融於一爐,帶來令人佩服不已的閱讀體驗。
而到了《無敵之人》中,柳廣司則切換角度,從「反派」的視角,帶來一次更具深度的表現。
《無敵之人》以內務省官僚黑崎作為主角,將真實歷史人物置入其中,描繪黑崎如何佈下陷阱,一一取締那些違反《治安維持法》的政治思想犯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那個故事背景裡,是以避免共產主義入侵帝國造成不良影響作為「大義」之名,但柳廣司也藉由故事加以強調,其中的許多事件根本只是相關政府單位為了要達成「業務」量,因而誣陷與刑求無辜者的行為,其中就連只是揭露勞工困境,或是針貶社會現況的一些寫作者,也會被他們視為煽動叛亂,最終則導致無數有志及有識之士,就這麼一一成為了時代的犧牲者。
更精采的是,《無敵之人》透過對於黑崎與那些政治思想犯的對比描繪,再度強調出「平庸之惡」的可怕,讓人看到一開始的黑崎,確實認為自己是在幫國家盡一份心力,絲毫不覺得自己的作為有什麼問題。
至於到了全書尾聲,他內心明明已累積無數陰影,無論對當權者或自我都有所懷疑,卻也還是選擇繼續依附在這座「平庸之惡」的堡壘當中,因而也讓《無敵之人》就這麼展現出比「D機關」系列還要銳利及沈重的諷刺力道。
柳廣司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希望能以真實歷史作為基礎,創作出有趣的小說,透過過去與現在的對比,指出歷史之所以總是一再重演,乃是由於人性本質的影響導致而成,是以更需要我們銘記於心。
而在《無敵之人》的最後,小說也透過黑崎的內心想法,指出書名提及的「無敵之人」,正是那些由於《治安維持法》而犧牲的有志之士。
柳廣司表示,這些「無敵之人」的共通點,就是不向周遭壓力屈服,拒絕錯誤的隨波逐流。而只要知道有這樣的人曾經存在,或許就能為現在的我們帶來激勵,在遭遇相同情況時,獲得勇於抵抗的力量。
《無敵之人》的日文書名是《アンブレイカブル》,也就是「Unbreakable」之意,但從中文書名的角度來看,我們卻也意外獲得了另一種解讀的角度。
所謂的「無敵」,原本就能用不同含義加以解釋。其中的「敵」,除了可以是「敵手」,也就是「強大到無人得以匹敵」之意,甚至也可以是描繪「沒有敵人」的另一種境界。
從這個角度切入,書中那些「無敵之人」,其實也就像是後者一樣,他們的行為其實並非刻意與人為敵,只不過是為了整個國家與社會能夠更好,最後便由於時代及人性等複雜因素,反倒被人視之為敵。
小至個人人際,大至社會群體。在讀完《無敵之人》後,回頭看看我們所身處的時代,或許也會發現,柳廣司說的確實沒錯──
哪怕「無敵」,其實也終究「有敵」。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