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系列作品(二)──不藍燈的《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

  詹宏志先生在《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一書的導讀中,提及本作雖然有著許多推理小說的典型要素,但敘事腔調卻是新的。

  而就這點來說,詹宏志先生所言的確沒錯,只是,讓我們先別急著美好的過度想像一切。大體上,其實《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的文字有點接近網路小說的風格,雖說故事有著類似於冷硬派推理小說的樣貌,也同樣有一個看似憤世嫉俗的主角,但其中對於世事的無奈與抱怨,卻在相形之下較為輕盈的文字風格中顯得沒那麼沉重,而這樣的寫作方式,也的確讓這本作品呈現出一個相當特別的面貌。

  說實在的,這本作品的文筆稱不上特別突出,段落的分法也很讓人摸不著頭緒,尤其在部分對話方面,更會突然冒出一些略嫌過於文雅的用詞,使人大感突兀,再不然則是突然來個讓人心生疙瘩的句子,使得讀者受到影響,導致閱讀情緒被從中打斷(如第六十六頁中的「『我在想,』他說,『你可能需要老朋友的陪伴。』」一句,就是一種難以說服人這是正常對話而非即溶咖啡廣告台詞的情形)。

  但有趣的地方也正在這裡。

  雖然除去上述較為明顯的缺點外,《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的文字也只能算是跟通常的網路小說差不多而已,但這樣的敘事調性,卻也意外地與整個故事及角色面貌極為契合。我們可以在書中看見主角阿駒時常提及自己的一些感觸,但那樣的感觸與其要說是怎樣精闢的人生見解,不如說更像是一種未必如此強烈、我們總是會言過其實最後頂多騙過自己的當下情緒,又或者,那甚至不是什麼感懷,而只是一種我們時不時會因為身旁事物所感受到的生命困惑罷了。

  而主角阿駒的狀況,則正像我們時常會有的模樣一樣,我們的確會針對這些事情加以思考,卻也總是什麼結論都得不到(或自以為得到了什麼結論),於是最後一切只停留在欲發又止的狀況,當我們的注意力被分散開來後,也便這麼暫時把這些困惑給再度藏於心中,認為那是自己才懂的事,不管究竟最後是羞於啟齒或是冷漠疏離,都未必會再向他人多做解釋。

  也因此,作者不藍燈的文字,就這麼與主角阿駒這種未必充滿自覺的面貌起了相當程度的呼應,或許這的確是經過了大幅稀釋的冷硬面貌,但也著實營造出角色本身所具有的獨特樣貌。

  除此之外,在這本《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中,也在一定程度內展現出了屬於台灣的風貌,而不藍燈呈現的方式,亦與林斯諺《冰鏡莊殺人事件》那類地名、人名換一換就大可當成其它國家的作品,或是寵物先生在《虛擬街頭漂流記》裡頭那樣大幅強調說明的方式截然不同,以相對理所當然的姿態在故事中提及不同的台北地名及路名,甚至就連珍珠奶茶或戰略高手網咖之類的事物,也在其中成為了極為日常化的存在,最後亦由於這樣不刻意強調的自然感,反倒使得《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成為了三本小說中真正最具有台灣氣息的作品,加上把陳奕迅、那英、梁詠琪、林宥嘉等華文歌手的歌曲應用在書中情節的手法,亦成功藉由讀者聽覺上的記憶,而與書中的敘述產生了更進一步的親近感。

  雖然,這樣的面貌在其它類別小說中可能極為常見,但台灣的推理創作卻有絕大多數都很難做到這點,因此使得這本作品在這方面的呈現顯得更為引人矚目,也間接暴露出台灣推理創作整體走向的一大缺陷。

  當然啦,就一本推理小說而言,《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的確有著不少缺失,例如真兇過於容易猜到、揭曉真相部分太過急促,風格也與前頭調性差異過大等等,均是極為明顯的缺點,但這些缺點,卻也並不對這本作品所傳達出來的台灣日常生活感、甚至是輕鬆易讀的特質有所損害,如果要以哪本作品才真正比較能為台灣推理創作指出一個除了本格之外的方向,那麼本作甚至是最後獲得出版的這三本作品中,最具有如此作用的一本了。

  而不藍燈會在之後如何繼續發展這樣一種台灣目前似乎只有他一人的推理流派,也因此而更讓人好奇不已,期待他作品的日益成熟了。

 

本文原刊戴於樂多新文創專欄,原刊戴網址:

http://magz.roodo.com/article/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