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聊席琳.宋(Celine Song)編導,達珂塔.強生(Dakota Johnson)、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與佩德羅.帕斯卡(Pedro Pascal)主演的電影《天作之合》(Materialists)前,請讓我先從過去為塔娜.法蘭琪(Tana French)小說《神秘化身》(The Likeness)所寫的導讀文裡,自我引述其中一個段落──
「似乎只要每隔一陣子,我們便能看見某名新作家以大放光彩的首部作品引發書評的熱烈討論,並於銷售排行榜上有著亮眼成績。然而,身為讀者的我們,終究無法得知這些作家花了多少時間,將全副心力放在構思這樣一本傑出的處女作上頭。於是,這些甫出道時發光發熱的矚目新秀,幾乎有一半均會於創作時限顯然更為緊迫的第二、第三本作品發表時,由於缺乏穩定水準的寫作表現,最終難逃被人遺忘在茫茫書海中的命運。」
當然,此刻我們還無法斷言席琳.宋的未來會是如何,但要是拿她的長片處女作《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與第二部電影《天作之合》相比,其中的魅力差異之大,則確實會讓人對她之後的發展有些憂心。
簡單地說,與整體自然真摯,足以令觀眾聯想到自身經歷及類似情感的《之前的我們》相比,《天作之合》實在顯得處處鑿痕,其中有一大堆台詞根本不像是真正的人在對話,而像是為了什麼兩性專欄刻意打造的金句連發。
當然,從女主角為人作媒的職業來說,她會不時吐出這些台詞也多少還算合理。只是,在這類台詞實在過度充斥的情況下,自然也使《天作之合》越看便越讓人煩厭,難以感受到其中的真心所在。
至於就主題而言,雖然乍看之下,《天作之合》像是試圖以更現代的角度,來再次描繪經典的「愛情」與「麵包」之爭。但基本上,達珂塔.強生飾演的女主角,大概也只是嘴巴上囔囔著自己愛錢,至少就電影裡的表現來看,則是完全讓人感受不出她真的有在認真猶疑。
總之,每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她都會毫不遲疑地選擇愛情,甚至還屢屢勸麵包那邊沒必要選擇自己,因此也自然沒能為觀眾帶來什麼懸念。
此外,這部電影看似講了不少現代愛情的問題,又或者是無論條件再怎麼優秀的人,其實也有缺乏自信的地方等種種狀態。然而,無論是哪個部分,《天作之合》都還是顯得陳腔爛調,沒有什麼新意可言。
再加上劇情末段的轉折,除了讓兩名主角的關係實在像鬼打牆一樣莫名其妙以外,就連他們總算放下猶豫,再度走在一起的關鍵原因,也奠基於發生在他人身上的悲劇,最後自然也讓這樣的發展難以好好說服觀眾,這兩個經過一段時間才又總算復合的角色,真能從此幸福快樂,不再重蹈覆轍。
當然,《天作之合》並非毫無優點。像是三名主角的個人魅力,或是席琳.宋確實透過畫面構圖及美術設計,帶出一種好萊塢式的復古魅力等環節,都讓這部電影的視覺稱得上是賞心悅目。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些優點如此明顯,卻又還是蓋不過其它缺點,甚至無法讓這部電影變得好看,反倒才更強調出《天作之合》那些令人難以忽視的問題所在。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你知道就是會有不少人愛死《天作之合》這種兩性專欄式的電影,而那也確實就是個人口味罷了。
然而,我雖然明白這點,卻也還是真心覺得,只要是看過且喜歡《之前的我們》的人,在看到席琳.宋的第二部作品變成這樣後,無論對於《天作之合》的喜好如何,應該多多少少,都還是會讓人忍不住嘆一口氣,覺得有股揮之不去的可惜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