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之中的些許不同──讀湊佳苗的《贖罪》

  在讀這本《贖罪》之前,我先把買了好一陣子的湊佳苗處女作《告白》拿出來讀了一遍。而在看完《告白》後,我對於湊佳苗的表現可說是印象深刻,全書的視點不斷變化,每次變化都能推翻讀者先前的認知,也讓人從不同角度感受到書中角色的各自觀點,讓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氣讀完。

  但在讀完《告白》後,我卻也感到一絲憂心,害怕湊佳苗的《贖罪》仍會繼續沿用《告白》一書的敘事結構,導致毫無新意可言。結果,才剛翻開《贖罪》,看到章節名的那一瞬間,我就認為事情肯定是這樣沒錯了。

  只不過呢,在看完《贖罪》一書後,我的觀點卻又有了些許的改變。

  乍看之下,《贖罪》的敘事結構的確與《告白》極為相似(最明顯的差異點可能只有全書的最末一章),但《告白》一書中,每名角色的故事焦點仍集中於主要的案件上,而在《贖罪》裡頭,案件本身則較像是引子一般,雖說影響了每名角色,但故事重心卻反而較為偏向每名角色的自身故事。

  關於這個部分的差異,可以說是各有優缺。就缺點來說,這樣的情形使《贖罪》一書的節奏感較不緊密,不像《告白》那樣會讓人想一口氣馬上讀完,亦導致真相大白之際,由於讀者已對書中的角色更感興趣,因而對於兇手是誰這回事,早已沒有了太大感覺(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沒錯,甚至,若是這本作品最後根本沒有揭曉案件真相的話,可能還會讓我更加喜歡本作)。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也使得《贖罪》的角色心境更有一種真實感,亦給予讀者另一種彷彿(僅是彷彿)並非在閱讀長篇,而是在看本推理連作集般的樂趣。

  除此之外,在接連讀完了《告白》與《贖罪》後,我也發現在湊佳苗的故事中,似乎總是會對男性角色較為殘酷(不然就是輕描淡寫地一帶就過),而在描述女性角色時,則顯然具有更多的同情及關懷。當然,這部分其實並非什麼太大缺點,畢竟有更多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情況比這還遠慘百倍之多,而湊佳苗這樣也只不過是剛好剛好罷了。只是呢,像這樣一種性別翻轉的相同情形,卻也仍是吸引了我的注意,因此忍不住地想要繼續讀到她的作品,好看看她接下來是否有所變化。

  或許,《贖罪》在許多方面的確是比不上《告白》沒錯,但我想縱使如此,與其他一些作家的作品相比之下,《贖罪》卻也仍然稱得上是本值得一讀的佳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