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寫出完美小說》:對於讀者來說是本驚悚小說,但對創作者而言,則是一則徹頭徹尾的恐怖故事

就算我是史蒂芬.金(Stephen King)迷,有時太常看到我認為是受到史蒂芬.金影響的作品,也還是不免心生懷疑,覺得會不會是由於個人偏好,才導致我總會朝那個方向去想。

當然,在連我自己也不太確定的時候,通常則會試著找找資料,確定一下創作者本人有沒有在什麼訪談或文章裡,提起過史蒂芬.金的事情,最後大多時候也確實證明,史蒂芬.金作品對不少創作者的影響的確十分巨大,甚至還包括了許多日本推理作家在內。因此,在我特別懷疑的時候,大概也總有八成的機率,證明我並未猜錯,總能查到一些東西來佐證相關想法。

不過有時,則是不用查也可以確定這點。例如川崎七音的《直到寫出完美小說》(完璧な小説ができるまで)便是這樣的情況。

從結構來說,《直到寫出完美小說》是一本挺有意思的作品,先是利用全書序章直接為讀者奠定「這是本犯罪小說」的印象,接下來則風格一轉,在全書約三分之一的篇幅裡,變成一部描繪夢想及戀情的青春小說,因而也顯現出序章的必要性。否則,要是沒有那個序章的話,後面的發展肯定會令人覺得有些超展開,因而也再度證明了敘事結構與順序這回事,對於一本小說有多麼重要。

在三分之一後,《直到寫出完美小說》逐漸變成有點像是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與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主演的《偵探》(Sleuth)這類電影,將故事的主要背景幾乎全集中於一棟房子內,描繪兩個人彼此鬥法,試圖控制對方的過程。

當然,由於《直到寫出完美小說》正如書名,讓角色行為與「寫小說」這件事息息相關,因此對我來說,自然也會聯想到史蒂芬.金的《戰慄遊戲》。而前面之所以會說不用查資料,也能確定《直到寫出完美小說》部分靈感來源肯定與金有關的原因,則是因為這本小說也毫不遮掩這點,讓書中角色多次提起金的不同著作,因而也讓本書似乎多多少少,可以被視為川崎七音向金獻上致意之作。

奇妙的地方在於,《戰慄遊戲》所描繪的,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複雜關係。除了人物關係裡頭,時常被人提及的藥癮及酒癮隱喻外,金也同時透過這本小說,探討了作者對自身作品所抱持的種種矛盾情感。

而在《直到寫出完美小說》裡,川崎七音則是描繪了創作者與創作者之間的衝突,甚至還以某種比較殘酷的方式,指出了「才能」的重要性,進而讓人越是讀到後來,便越覺得透不過氣,就像是透過這種方式,指出了肉體與心靈禁錮的不同,並藉此詢問讀者,覺得其中的哪一者會比較痛苦一般。

此外,《直到寫出完美小說》另一個有趣的點,也在於這本小說的伏筆安排確實頗為精巧,讓人讀到真相揭曉之際,才發現所有線索確實一直明明白白地放在讀者眼前,除非你正好是熱愛某種類型作品的讀者,否則真的很有可能會對那些線索視若無睹,直到最後才發覺自己的盲點所在。

總而言之,《直到寫出完美小說》是一本頗具娛樂性的驚悚小說,但對於有志創作的人來說,則更接近於一部恐怖小說,透過「才能」、「決心」,甚至是「動機」等歧異,強調出「創作」這個行當,某些就像是永遠無法跨越的障礙,以及與目標之間,那始終難以企及,甚至只是拉近一點點也好的遙遠距離……

─────

《直到寫出完美小說》文案摘錄:

這一切都只為了一個目的──
人氣小說家相崎一歌遭遇了監禁事件。
警方逮捕的現行犯,
居然是相崎的高中同學──月村莊一。
狼狽不堪的月村承認他監禁並偽裝成相崎和外界聯絡,
然而在警方質疑他是小說家的瘋狂書迷時,他幾近錯亂地吶喊說,
一切都是相崎的錯!一切都是小說害的!
你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面對刑警的質問,月村開始了驚人的自白。
從高中開始的同窗情誼、共同好友的逝去、到多年後不為人知的代筆……
在那間密室中,相崎和月村的衝突逐漸升高,事態開始失控,最終導致了破滅。
然而在自白結束之際,月村所說的一切,就是真相嗎?